第一百七十六章 狂言-《争魏杨峥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整整一个多月,秋收才渐渐结束。
    一车车的粮食运回西都,又送到各座城池,人心前所未有的安定。
    “今年风调雨顺,一共收粮食六十五万六千九百石!”杜预脸上少见的带着喜色。
    “这么多?”杨峥大喜。
    穷怕了的人,能有这么多家当不容易。
    “今年屯田有些仓促,很多土地还未完全开垦,    大小榆谷、大榆谷等河南之地尚有不少沃土,明年若是安定,当收百万斛以上。”杜预信心满满道。
    杨峥知道这不是吹牛。
    司马懿屯田于天水、广魏等渭水两岸,开成国渠,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,引汧洛溉舄卤之地三千余顷。
    三年之后,    输五百万斛粟解洛阳饥馑。
    以河湟土地之肥沃,    一年百万石粮食还是保守数字。
    现在新的奴隶马上到了,    屯垦可以继续扩大。
    也许是看到了沮渠部的下场,北面大山中残余的沮渠、羌胡部族全都出动出来归附,成为待归。
    各部大人也异常配合,在西平城置了宅子,城外买了地,过起了安乐富足的日子。
    这倒是让杨峥省了很多功夫。
    暗叹这世上还是聪明人多。
    一旦征讨西海的大军返回,等待他们的就不是待归,而是奴隶。
    杨峥从来都是讲道理的人,道理讲不通“万不得已”才拔刀子。
    对主动归附的部族,杨峥还是比较人道的,为他们划分土地,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,这些部族的村落都集中在军营十里范围之内。
    强大的安全感,可以让他们踏踏实实的过日子。
    龙耆带回的俘虏则享受更高规格的待遇。
    互相打散,分置于临羌、山口城、归义城、安夷、大小榆谷。
    在明晃晃的刀矛保护下,俘虏大体还算安分。
    不安分的,则成为典范,    脑袋挂在西都城墙上,    为西平的和平大业作反面警示作用。
    除此之外,    骁骑营日夜在西平各大屯田区巡视。
    有反面警示,也要正面激励。
    杨峥下令各大屯田评选积极分子。
    每个区有二十个名额,直接提为待归,升为伍长什长,管理新一批的俘虏。
    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。
    很快一百六十名积极分子被选出来,受到了护羌校尉杨峥的亲切接见,每人还赏赐了百石粮食,让这些人感激涕零。
    也进一步刺激了奴隶们的积极性。
    以前需要皮鞭伺候,刀矛压阵,奴隶们才不情不愿的劳作。
    现在都是争着抢着干。
    西北民风剽悍是一回事,但同时也比较耿直和淳朴。
    人最怕的不是辛苦,而是辛苦之后,看不到任何希望。
    现在杨峥给了他们希望。
    为了增加人口,奴隶们也可娶妻。
    绝大多数奴隶都是青壮汉子,一群糙老爷们待在一起,容易滋生歪风邪气。
    只有家庭能抚慰他们躁动的心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