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千零三十八章 一次开发,一套系统,多平台应用-《军工科技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这种通信方式不受海水导电率影响,即使在极地磁场紊乱区域,也能保证指令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传递。”

    “更重要的是,”吴浩继续说道:“潜艇兵长期处于封闭环境,容易产生心理压力。系统内置的‘深海共情AI’会实时分析官兵的脑电波、语音语调甚至微表情,当检测到焦虑指数超标时,会通过舱内全息投影营造出海面日出、森林鸟鸣等虚拟场景,同时调整舱内的温湿度和香氛系统,缓解心理疲劳。

    在某型潜艇的90天自持力试验中,装备该系统的艇员工作效率提升了35%。”

    这时,一位穿着军装,面容严肃的领导开口问道:“吴总,战略武器的操作容不得半点差错,如何确保人机融合系统在核反击等高敏感任务中的绝对可靠性?”

    吴浩神情严肃,画面切换成导弹发射井的内部结构图,然后几十:“我们为战略武器系统建立了‘三位一体’的安全防护体系。

    第一层是生物特征与思维密钥的双重验证,只有指挥官的指纹、虹膜与特定神经信号模式同时匹配,才能启动发射程序。第二层是量子加密的指令传输通道,任何试图截取或篡改信号的行为,都会导致密钥瞬间自毁。”

    他调出模拟发射流程,当操作员在脑海中下达“发射准备”指令时,系统立即进行32道交叉验证,“最关键的是第三层——‘人类最终决断权’机制。

    即使AI判定满足所有发射条件,最终的发射按钮仍需操作员手动按下,确保战争决策权始终掌握在人类手中。”

    “在实战化演练中,”吴浩补充道,“系统会模拟各种极端情况,如卫星通信中断、电网瘫痪等。

    我们曾经做过相关的模拟测试,模拟某发射单元在遭遇虚拟电磁脉冲攻击后,通过人机协同系统在1分20秒内完成备用通信链路切换和发射参数重算,比传统流程快了近4倍。”

    现场气氛愈发热烈,台下,身穿武警制服的一位年轻军官举手提问:“对于城市反恐作战,如何利用这项技术在复杂的建筑物环境中快速定位和处置威胁?”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