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 治鬼新方-《地煞七十二变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阮氏不是本地人。
    前不久才为躲避战乱举家南迁。
    在寸土寸金的余杭城内,花费巨资购得一座大宅后,才得知当地崇鬼拜神的风气浓厚,迁居的仪式也相当繁琐且奢靡。
    他们初到余杭,不管是购置家产,还是结交有力人士,需要用钱的地方都不少。
    便没有听从牙人再三的建议。
    依着故乡的习惯,草草办了个简单的迁居仪式。
    结果,入住没几天就发生了怪事。
    先是,家人在夜里常无由听到窃窃私语,或嘲笑谩骂那人活比针小、这人脸比驴长,或编排些“公媳爬灰”之类阴私故事。
    再是,有小厮中午偷懒小憩,睡姿不雅,脚垂在床檐外,半梦半醒间,突觉有冷手抓住脚踝……次日,人们在床底下找着他,半截身子埋在土里,昏死不醒。
    最后,某天晚上宴请宾客,宅中突然恶臭难闻,家里人捏着鼻子寻味找去,发现厨房炖汤的大锅里,煮了一整锅的死老鼠!
    怪事频发,家人不堪其扰。
    但当家的家主是个固执的老儒生,一点不愿低头,反而嘱咐家里人“见怪不怪其怪自败”。
    直到一个月前。
    家主挑灯夜读。
    天气闷热开着窗户纳凉。
    忽然有怪风入屋吹倒笔架,他起身去拾捡,笔筒却莫名自个儿滚到了脚下。一时不慎就踩了个趔趄,当即摔倒在了竹榻的纱帐上。
    纱帐用的上好的绸子,轻薄而不失柔韧。
    可当此时却轻易撕裂开,成了几股“绞绳”,缠住了老家主的脖子!
    他越是挣扎,“绞绳”反而勒得越紧。
    挣扎惊动了门外的仆人。
    家里规矩严,仆人只在门外询问。
    “老爷,怎的呢?”
    但“绞绳”已经深深嵌入肉里,喉咙进出不了哪怕一丝儿声气。他于是用尽最后一点力气,蹬翻了书案,试图以此呼救。
    然而,怪风再起,将所有的门窗紧闭,同时门闩、窗栓竟自动合上,将书房隔绝成一间密室!
    他只能绝望地听着仆人在门外再三询问,自己却发不出半点儿声音。
    慢慢眼前发黑,慢慢意识模糊……
    所幸家人发现了异常,及时撞破房门,救下了这奄奄一息的老儒生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厅堂里。
    李长安听完始末。
    “既然是得罪了鬼神,可曾设法安抚?”
    “哪里会没有?”
    对面是街上招呼李长安的老人,他自称阮延庭,是阮老太公的长子。据他说,阮太公已经受惊病倒,不能会客,这段时日都由他主持内外。
    “出了这档事,家里也照着本地习俗祭拜了好些次,每次能消停一两天,可过后依旧折腾。”
    “为何不换个宅子?”
    “不敢,不敢,岂能再增鬼神怨愤?”老人连连摆手,没有一点怨恨的样子。
    可是么……
    李长安扫了眼周围,这里是阮家暂且寄居的小楼,楼内还算宽敞,但对于阮家这一大家子人而言,还是太过拥挤。
    “之前应该也请过人驱邪吧?”
    “不瞒法师,是请过几个。”老人面露尴尬,喝了一大杯茶水掩饰,才道,“但都不济事,只说宅神发怒,非得道高人不能平息。”
    宅神?
    李长安哈哈一笑。
    “可否让我进贵宅一探究竟?”
    …………
    嘎~吱~
    大门打开的声响仿佛老鸹的哀鸣。
    阮家派出带路的年轻人领着李长安踏进宅邸。
    不愧是重金购置的豪宅,进门的大院布置宽敞大气,点缀其间的老树、奇石又平添了几分雅致。
    只是久疏打理,满园落叶委积,到处又覆了一层灰扑扑的颜色。
    余杭临江靠海,阳光本就夹着一层水汽,温柔婉转,甚少爽朗的时候。
    如此的阳光落在如此的宅院里,理所当然显出些凄清与幽冷。
    李长安俯身捻起地上灰色,仔细一看,原来全是烧剩的纸灰。
    此时,有旋风卷起,满院纸灰随之而起,仿佛乌雪纷纷洒洒遮蔽天日,枯叶夹杂其间,好似一枚枚黄纸钱。
    乍一瞧。
    还以为误闯了看不见的鬼魂们举办的丧事,而那呜呜的风声就是鬼魂们的哀泣。
    不。
    李长安细细听。
    风中确实有人声。
    辨不清从何而来,只听出似好些人嘈切着你争我吵,最初尖细且含混,随后越来越清晰。
    “又来了!又来了!”
    “还是个和尚,还是阮十七!”
    阮十七就是年轻人,他排行十七。
    “晦气!晦气!怎么又是他?”
    “因为他胆子最大?”
    “不,因为他老母是女支女!”
    “哪个女支女?”
    “和公公爬灰那个。”
    “与小叔子通奸那个。”
    “出家当尼姑那个!”
    “嘻嘻,做不了家女昌,便去当僧女支?”
    李长安听不下去了。
    “闭嘴!”
    翻掌虚按,满院怪风立定。
    转头看年轻人,双拳紧握,指甲已经嵌入肉里。道士让他先回去,他却倔强着依旧要留下来指路。
    道士没有多劝,继续往里走。
    到了正堂,堂里一片垃圾,到处堆满了熄灭的香烛,散落着大量折损的罗盘、木剑、令牌、手鼓、念珠之类驱邪法器,几张缺胳膊断腿儿的法桌歪歪斜斜叠成小山,上头挂着些破法冠、烂袈裟,挨近了,还闻着一股子粪臭。
    可以看出,阮家先前对所谓“宅神”的态度,决不似如今的阮延庭口中那般平和。
    而到了这里,被李长安斥退的“宅神”们又恢复了气焰,污言秽语又冒了出来,同时门窗无风开阖,瓦片在屋顶簌簌抖动。
    好似宅子变成了活物,张牙舞爪,恐吓着两个贸然闯入的凡人。
    怪不得称为“宅神”。
    然而,李长安打听过了,这栋宅子修成不到百年,哪里能成精怪?多半是什么脏东西潜藏在其中作祟。只不过它们的凭依隐匿之术相当高明,李长安如今没了鼻子,使不出冲龙玉,单一双鬼眼也难把它们揪出来。
    道士没去搭理屋中怪相,让阮十七领着继续四处检查。
    先是去老太公的书房,后又到小厮被拉进床底的厢房,期间“宅神”们作祟越演越烈,不止于恐吓、羞辱,干脆动起“手”来。
    时而瓦片劈头砸下。
    时而门窗在人经过时,突兀弹来。
    但都被李长安眼疾手快一一化解。
    最后到了厨房。
    这里尤为惨烈,到处都是垃圾,弥漫着一股子怪臭,好像被几十号流浪汉当成了厨房兼厕所兼垃圾场。
    亏得李长安丢了肉身,鼻子也不灵了,否则他是一步也不肯踏进去的。
    全靠着职业素养,李长安忍住恶心在里头检查了一圈,意外发现连着厨房的一个地窖出乎意料的干净。
    问阮十七,这里原来是酒窑。
    下去一看,里面堆满了空酒坛,但窑中的残留的酒味儿却很少。
    道士啧啧摇头,转身回到厨房,找到灶台附近之前被忽略的几个空陶罐,拿起来嗅了遍气味儿,全是花雕、黄酒之类,是厨子为烧菜预备的。而今,也同酒窑的酒坛一般,干干净净、空空如也。
    身边的阮十七终于按耐不住了,他跟着李长安转悠了半天,也没搞清楚李长安在找什么,如今终于见着道士脸上露出若有所得的神色,正开口:
    “法师……”
    砰!
    一声巨响吓得他打了个哆嗦。
    忙慌看去,却是房门被猛地摔进门框,又是“宅神”的恶作剧!
    “腌臜鬼驴球!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