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你爹平时都教你些什么?” “父皇.父亲平日教我做人要刚直勇敢。” “没了?” “没了。” “学业呢,治国啊什么的没教吗?” “没,都是诸位先生在教。” “也对,就你爹那治国水平,教了也是白给。” 大明紫禁城乾清宫内。 朱云峰坐在书桌后龙椅上,旁边坐着太子朱慈烺。 此刻朱慈烺正在向朱云峰学习政治。 老朱令吴王监国,太子观政,内阁诸多学士辅佐,治理崇祯十七年的大明天下。 跟嘉靖、万历之类修仙流挂机流不同,朱云峰属于干事流。 他不会像老朱那样事事亲力亲为,地方上的小事可以由内阁自己处理,但会死抓农业、税务、人事以及经济。 经济方面他在江南开办织造厂,鼓励农桑、养蚕,加大对日本朝鲜等地的出口。 并且收回盐引,查抄那些私人盐商,兴办官盐、官茶榷场。 粮食也握在官府手里,由官府按市价售卖。 税务不必多说。 大明亡国的根源之一,就是收不上税。 很多人都以为大明读书人是不收税的,实际上收税,只是减免赋税。 根据洪武年间的规定,考中秀才之后,自己本人免除赋税和徭役,还能优免二丁,也就是免掉另外两个男丁的徭役。 一家几口人,一个儿子考中秀才,就可以帮助自己和父亲兄弟免徭役,不需要再去被官府征走干活。 举人和进士的优待就更甚。 如洪武年规定举人名下可以减免80亩田地赋税,免除两名丁役,直系亲属赋税减半。 进士则是200亩,超出的部分正常收。 到了万历年间,这个数字直线飙升,举人可以减免200-400亩,进士则在800亩以上。 而江南作为大明的粮食产区,又是科举摇篮,大量的举人进士瓜分南方田产。 一旦有人考中举人,马上就有无数自耕农前来投献,把自己的土地纳入到这个进士名下,以此规避税收。 在这种情况下,大半江南土地不纳赋税、百姓不用服徭役,并且这些举人进士又以各种手段逃避税收,转嫁税务。 比如明明规定进士最多800亩,可江南豪绅名下数千乃至数万亩的比比皆是。 他们超出的部分被他们隐匿下来,然后买通官府,把本该要收到他们头上的税转移给自耕农百姓。 结果就是朝廷越来越穷,自耕农百姓要承担的税务越来越重,纷纷破产倒闭。中间的这些举人进士全变成了硕鼠,一个个富得流油。 尤其是以朝中那些大员最甚,什么严嵩、徐阶之流,在老家都有大量的田亩地产。 因而朱云峰掌权后,马上废除了万历年间文官集团给自己搞的特权,规定正式开始清查大明所有田亩,登记造册,不许再有任何税务减免。 同时把税务从户部分割出来,单独组建税务部,税务部可以组建税军,商税、关税、贸易税、矿税、盐税、茶税全都要缴。 先让税能收上来,才能谈其它。 否则什么乱七八糟的改革都是假的。 没钱治理什么国家? 要是以往崇祯这么干,估计会被满朝文武唾沫星子给淹死。 但现在嘛。 没事。 你有你的唾沫星子。 咱老朱也有咱老朱的杀人刀子。 满朝文武都不怕死,那咱老朱也不怕把你们杀光。 崇祯最多杀几个人。 老朱父子那是真敢全杀咯。 何况朱元璋在地方上都有大将镇守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