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朱慈炯怔了怔:“儿臣不懂,请父皇明示。” 崇祯抬起头,看向大殿的顶部:“历史的车轮一直在向前滚动,天道是跟着历史的车轮一起向前;人道是为了稳定和维护统治,阻止车轮向前。历史的车轮可能会暂时放缓,但绝不会停下,任何挡在它前面的人都会被车轮碾碎。” 看着朱慈炯有些似懂非懂的样子,崇祯苦笑了一声。 他的话说的确实比较隐晦。 不是他故意为之,而是有些话没办法挑明了说。 时代一直在进步。 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,往往会做出阻碍时代进步的行为。 可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止前进。 所以王朝必然会覆灭。 于是有了亡国之君。 很多时候是王朝的覆灭产生了末代君王,而不是末代君王导致的王朝覆灭。 深谙此理的崇祯继续说道:“治理国家没有想象中那般复杂,无非君治官,官治民而已,你只需用贤臣为首辅就能治理好国家。” 朱慈炯连忙问道:“请问父皇我大明朝有哪些贤臣?” 崇祯冷哼一声:“在朕眼里没有真正的贤臣,朕用人一向是贤时便用,不贤便黜,且贤与不贤全都由朕说了算。” 说到这崇祯顿了顿,然后从龙书案上拿起一张纸让王承恩交到朱慈炯手中并说道:“这些人都很不错,用与不用都取决于你。” 朱慈炯打开纸张仔细看去,发现上面写着十多个名字。 排在第一位的是山东巡抚张煌言。 第二个是山西巡抚阎应元。 第三个是辽东巡抚王夫之。 第四个是都察院右都御史黄宗羲。 第五个是福建巡抚顾炎武。 ...... 朱慈炯当上太子后开始接触朝政。 这些人有两个共同点:名声很好,且都处于当打之年。 年纪最大的黄宗羲时年五十一岁,年纪最小的张煌言只有四十一岁。 朱慈炯很快明白了崇祯的意图。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。 等他登基之后必然要培养自己的势力。 天下文臣哪个不想入阁? 这些封疆大吏也不例外。 当这些手握大权之人进入内阁时,自然会拥护他,成为他的势力。 至于为何没有武将的名字,朱慈炯也很清楚。 在平辽东和平江南期间,他一直待在军中。 那些将领本就是他的人,不必多此一举。 朱慈炯连忙磕头:“儿臣谢父皇指教。” 崇祯轻轻点头,说出了天启皇帝曾对他说过的一句话:“吾儿当为尧舜,圣天子垂拱而治。” “儿臣谨记父皇教诲。” “嗯,说说你的第二件事吧。” 朱慈炯低着头犹豫起来。 他不知道该不该在这个时候问那个问题。 就在他犹豫之时,外面忽然响起了吵闹的声音。 有人说道:“我有十万火急的事要面见陛下,快让我进去。” 值守的太监操着尖锐的嗓音阻拦道:“陛下已经休息,你不能进去。况且兵部的战报才有十万火急一说,你们工部哪有十万火急的事?” 殿内的王承恩见状迅速走出大殿,查看情况。 此时已是深夜。 借着灯笼的光芒,他发现要面圣的人是工部右侍郎方以智。 王承恩斥责道:“陛下正在休息,方侍郎为何深夜闯宫?” 方以智凑到王承恩身边压低声音:“是蒸汽机。” 王承恩一愣,同样低声询问:“蒸汽机做出来了?” 方以智点头:“是。” “稍等。” 王承恩转身回到殿内,向崇祯汇报情况。 崇祯激动地站了起来:“让他进来。” 方以智走进大殿后沉声说道:“陛下,一个时辰前工部的匠人按照图纸做出了蒸汽机。此物已经连续运转了一个时辰尚未出现问题,臣特此前来汇报。” “好,好,好!”崇祯高兴得连说三个好字。 蒸汽机终于问世了。 其实在半个月前他就去工部看过蒸汽机的原型机。 那是一个庞然大物。 这个东西短时间内或许还改变不了什么。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技术的成熟。 小型化的蒸汽机可以装到轮船上提供动力。 届时海洋格局乃至世界格局都会发生巨变。 方以智汇报完情况后退了出去,大殿内又恢复了安静。 崇祯继续问朱慈炯:“现在可以说第二件事了。” 第(2/3)页